6月12日,中非传统医药产贸合作对接活动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对接活动以“开放、合作、共赢:构建中非传统医药协同发展新生态”为主题。国家有关部委官员、非洲国家有关部委官员、驻华外交使节、国内外知名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国内中医药管理部门、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等近200人参会。对接活动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承办。
中非传统医药产贸合作对接活动现场。
中医药出海上的黄金机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开幕式上讲话,她不仅系统阐述了中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更揭示了中医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的国际化新范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活动中致辞。
当前,中非合作已成为中医药出海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传统医药合作纳入“十大伙伴行动”,中国已与阿尔及利亚、加纳等10国签署传统医学合作备忘录,并在科摩罗、津巴布韦等国设立中医药中心,复方青蒿素抗疟项目更成为中医药惠及非洲的典范。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湖南在中非中医药合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余艳红特别提到,湖南不仅成功举办中非中医药合作论坛,还主导建设了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推动30余种中药饮片和4种中成药在非洲注册,形成“产业+贸易+医疗”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中非智慧共煎全球健康新方
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吸纳非洲传统医药的智慧。活动中,多位非洲代表提到,非洲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如南非的博士茶、加纳的苦木等,但缺乏现代化开发能力。中方提出的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等合作模式,为非洲传统医药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东阿阿胶也在会上分享了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实践,以及对于促进中非传统医药产贸合作的独到见解与积极贡献。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孙金妮以"胶融共生 链启未来 "为主题,勾勒出三千年阿胶扬帆出海的创新图景。面对全球健康产业新浪潮,这家中华老字号正以科技为刃破壁国际标准,以文化为桥贯通文明认知,更以产业链共建扎根非洲沃土,开辟中医药国际化新航道。
在东阿阿胶的出海战略中,科技创新是打破文化隔阂的"金钥匙"。东阿阿胶作为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医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坚持文化与产业“双轮驱动”,该举措不仅提升了东阿阿胶的国际品牌知名度,也为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领域赢得了国际认可。
东阿阿胶党委委员、副总裁刘广源表示,传承发展中医药是东阿阿胶的时代使命。我们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担当,推动中医药惠及全球,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东方智慧。
以岭药业也在中医药出海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蕴龄介绍,其创立的“中医络病学”新学科,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成果深度融合的结晶。这一创新性理论体系,为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以岭药业产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同时,以岭药业也在积极搭建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立络病学会,并连续二十一年召开国际络病学大会。
中医药“花式”展出引非洲友人追捧
此次活动期间,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产品展示和商务对接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医药企业和非洲代表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双方就中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传统医药展示区。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传统医药展示区。在这里,展示区化身成为连接中非文化的桥梁,这里不仅陈列着千年传承的中药瑰宝,更涌动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活力。
展区中央,一排排设计时尚的中医药改良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艾草颈椎贴、中药热敷袋、穴位按摩器等“新国潮”养生单品,巧妙地将传统功效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来自肯尼亚的贸易代表琳达拿起一款发热艾草锤反复试用,惊喜地发现这种结合了温度疗法与中药渗透的创新产品,比非洲传统的按摩木棍更加科学有效。“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中医药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在我们国家一定会大受欢迎。”她兴奋地说道。
非洲友人正在体验中医理疗手法——耳穴压豆。
这场展会可谓是“双向奔赴”,其也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中医药正在脱下“古老神秘”的外衣,以可体验、可分享、可消费的姿态,真正走进非洲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以文化为媒、以体验为桥、以创新为翼的出海新范式,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