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时调阴阳,养生有道护身心。
由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广东发布和广东省中医院联合
推出的《得闲养生》栏目,
解锁全年节气养生秘笈,
让你健康一整年。
今日迎来了小满节气,它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进入小满以后,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潮湿闷热的天气借着小满节气正式拉开帷幕。本期邀请到了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为大家分享小满时节防病小秘诀。
对于本身体内湿气偏重的人应格外注意防湿热。因为内湿、外湿的共同作用,容易因湿郁肌肤、肠胃积热、饮食不适等原因诱发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脚气、肠胃不适等。
对于湿证人群,应该以饮食调养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黑木耳、西红柿等;忌食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煎炸烧烤之品。
同时要注意顾护脾胃,脾主运化,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则水液代谢失常会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此外,平时应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防止大量出汗,注意不要淋雨,以保证皮肤干燥清洁;还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此外,多运动,有助于排湿热之邪;天气好时适当晒晒太阳,也可升发阳气驱赶湿邪。
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本身就容易引起人体精神烦躁易怒,此时如果人们的生活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之物,还会产生内热。外热、内热的交加,很容易使人发生一系列热证,如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腔溃疡、口干口苦、小便炽热、大便秘结等。防止热证的发生,就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抑制怒火频发;生活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劳作,适当运动放松;饮食上要多喝水,以温开水为宜,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内热的排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冬瓜、苦菜、苦瓜、西红柿、西瓜等,忌食过于肥甘厚腻、辛辣助热之品。
养生食疗推荐
扁豆薏米猪骨汤
材料:猪骨50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淮山药(鲜品)100克,精盐适量。
做法:诸物洗净,山药削皮切块,猪骨用刀背敲裂,斩块后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上述材料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煲1.5小时,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解暑化湿。
薏仁绿豆粥
材料:薏仁100克,绿豆100克,白米150克。
做法:薏仁、绿豆洗净分别浸泡1小时,白米淘洗干净,在煲中加水2500ml,先煮绿豆至裂开,然后加入薏仁、白米,适时搅拌,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毒。适合湿热内阻,外发疮毒之人食用。
木棉赤豆脊骨汤
材料:干木棉花60克,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蜜枣3枚,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合湿热内盛,皮肤疮痒之人食用。
保健穴位推荐
小满节气穴位保健以健脾、祛湿、清热为主,可以按摩中脘穴、曲池穴来保健。
中脘穴
取穴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作用:主要用于应对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症状,还可缓解失眠等情绪疾病。
曲池穴
取穴定位: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
作用: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用于应对热病、腹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等病症。
温馨提示:
小满节气不仅要防湿热,同时也不能忘了防风寒。小满节气虽说气温升高,但昼夜温差较大,雨后尤甚。因此,体弱易感冒的人在这个节气也很容易受寒,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避免被雨水淋湿,以防感受风寒。又因气温的升高,很多人过早地使用风扇、空调降温。而使用风扇、空调的方法不当也容易致病。一般来说,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还要保持室内的通风。
小满时节居住环境有什么讲究?
哪些穴位适合小满时节养生保健?
脾胃虚弱人群小满养生有什么讲究?
小满节气应该选择什么运动项目?
……
一年有四时变化,有24个节气的更替,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气候,这些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系列,是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知名中医专家,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通过防病调理、饮食养生、运动按摩等,调整人体节律,平衡阴阳,天人相应,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想了解更多小满养生知识,请点击查看《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小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