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
吕艳丽:科学应对耐药菌挑战
人民健康
2025-03-06 14:20:04
91248

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兽医领域抗菌素耐药性治理”专场座谈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兽医协会宠物诊疗分会秘书长吕艳丽从耐药菌的形成、传播及防控角度,系统阐述了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的应对策略。

吕艳丽介绍说,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与获得性耐药。天然耐药是细菌的固有特性,而获得性耐药更需警惕。“长期药物压力下,如葡萄球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这是临床防控的重点。”她进一步解释说,细菌通过多种“聪明”机制逃避药物作用,例如: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靶点、激活外排泵排出药物、变化细胞膜阻挡药物渗透,甚至通过质粒、噬菌体等途径水平转移耐药基因。

“人类和动物肠道内存在海量细菌,广谱抗生素的无差别使用会破坏菌群平衡,促使耐药菌滋生并通过排泄物污染环境。”吕艳丽说,“宠物与主人同床共居等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可能加速耐药菌从动物向人传播。”

面对耐药菌挑战,吕艳丽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宠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研究成果:“通过收集全国动物医院样本,我们发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显著上升。”对此,她建议加强“同一个健康”理念下的跨学科合作,兽医、医务人员、环境科学和公共卫生专家需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开展联合攻关。

吕艳丽认为,认知不足是抗菌素耐药性防控的短板,建议加强科普教育,同时借助新技术突破检测瓶颈。“宏基因组技术可快速识别病原体及耐药基因,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有望实现精准用药前移”。(实习生赵苑婷 耿亚柯)

责任编辑:徐顺利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