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开启记忆‘守护键’: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诊”专场座谈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军说:“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多发趋势,亟待社会共筑防线,加大科普宣传,建立疾病筛查机制,做到早期干预,提高早筛早诊普及性与治疗可及性。”
“阿尔茨海默病也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临床常见的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刘军介绍说,由于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初期记忆力减退容易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所以到确诊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脑内关键部位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治疗效果有限。
“尽管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还无法得到治愈,但通过药物、认知康复等方法及早开始综合干预,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抢救’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刘军举例说,Aβ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仑卡奈单抗等新型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包裹并清除患者大脑中的异常Aβ蛋白,避免Aβ蛋白沉积,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刘军同时提醒有需要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门诊进行咨询评估,如果符合用药指征,也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药物治疗外,个人预防、家庭预防、社会预防的三重联动也十分关键。”刘军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实际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及以上认知功能初筛,对发现的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痴呆人群,指导其及时到有关机构就诊;在社会层面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有效联动的涵盖早期筛查、非药物治疗、疾病康复的阿尔茨海默病全链条支持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和精准化防治。(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