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
医工协同 提高慢阻肺管理效率
人民健康
2024-11-19 15:56:26
24243

反复咳嗽、爬楼梯气喘,也许并不是感冒、支气管炎等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早期表现。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疾病之一,但这种疾病的知晓率和认知度非常低。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COPD日),今年的主题为“知道你的肺功能”,旨在强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在我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这个病叫肺心病,后面又叫肺气肿或者老慢支,直到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后,‘慢阻肺’这个名字才在我国医学界内部逐渐确定下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曹志新表示,慢阻肺的公众教育难度也较高,“相对于高血糖等慢性病,让患者和公众理解这个疾病的病因,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此外,据曹志新介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相比,目前国内慢阻肺疾病管理效率仍然较低,“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太严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人却认为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专程驱车数百公里到北京治疗。”与基本依靠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不同,慢阻肺健康管理往往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药物、吸入疗法、氧疗等合适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领域内医院及医疗机构也在持续探索更具效果的治疗手段。

2024年9月,曹志新团队联合国内30家医院协作完成的多中心研究显示,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首选通气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和插管,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目前,该研究成果已于9月16日由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而对于病情稳定的慢阻肺成人患者,今年11月11日最新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全球创议则建议采取以肺康复和自我管理干预为主的远程医疗模式。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何种慢阻肺创新治疗手段,在当下都能够获得国产医械企业创新产品所提供的充足硬件支撑。“我以前刚进医院的时候,呼吸机都是进口的,价格贵而且在临床研究上很难推进‘医工协同’。”曹志新称,随着国产呼吸机的逐渐发展,我国呼吸领域的医工深度融合也在不断增强。据悉,正是得益于怡和嘉业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家用呼吸机品牌“瑞迈特”的产品及呼吸数据管理云平台的支持,朝阳医院等国内30家医院历时8年,得以协作完成随机临床试验。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治疗慢阻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不可逆转的慢病,慢阻肺疾病管理本就需要下沉基层、落在日常,及时发现、趁早治疗。”怡和嘉业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人孟庆凯表示。据了解,怡和嘉业率先建立呼吸数据管理云平台,打通了“医院”和“家庭”两个场景,医生可以通过无创呼吸机实时监测压力、流量等动态数据,及时远程调整呼吸机治疗模式和参数,将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呼吸健康管理从医院延伸至家庭,实现了对基层患者呼吸慢病的远程医疗与康复管理。

责任编辑:马晓慧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