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近日,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第七届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高血压大会暨第2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刘力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拥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解放军总医院教授范利等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血压基层防治之路。开幕式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第七届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严晓伟主持。
本次会议秉持促进人群高血压普查、控制和预防的宗旨,聚焦高血压诊疗的新思想与新技术,以专题讲座、国际论坛、互动讨论等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探讨全球高血压防控、高血压与心脑肾血管病、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临床用药、中医治疗等相关内容,积极迎接全球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新思潮。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先进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同时,也为全球高血压学科的发展搭建起跨国界沟通的桥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刘力生
刘力生教授在致辞中讲道,中国高血压联盟始终以全面构建高血压综合防控体系为目标,以基层医院为着力点,医患双方共同发力,在全面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强科普宣教等方面多措并举;在高血压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次会议云集世界名家,广大专家学者在此互学互鉴、互惠互通,希望能够在深度交流中获得更多关于高血压防治的新启发,从而为全球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基层是高血压防控的必经之路。对于如何群策群力,织牢基层高血压防控网,刘力生教授表达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做好人群防控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基层高血压防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为提高全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能力而制定的HEARTS工具包,根据全球新的科研证据和实践经验为制定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相关决策,有助于基层高血压的管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
会上,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高血压作为心脑肾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也给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他呼吁,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与防控,推动学科发展,提升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拥军
王拥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在高血压临床实践和深度研究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这一成就离不开以刘力生教授为核心的中国专家学者的努力付出、世界各国优秀经验的荟萃以及中国高血压大会所提供的优质交流平台。作为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中国卒中学会近年来也积极参与到高血压全面防控的综合进程之中。期望本次大会能够汇聚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与深切合作,聚焦高血压学科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血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促使学科发展进一步向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运
张运院士在致辞中讲道,当前,人类正处于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我国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既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同管理的疾病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众健康问题。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控,需通过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模式开展,才能从遏制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上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学科的迅速崛起,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尤其是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在高血压综合防治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这离不开一辈又一辈专家学者的传承与顽强拼搏。
解放军总医院教授范利
范利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演进,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已对老年人的多器官功能及生命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鉴于此,应在关注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最新防治进展,强化老年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强科普宣教工作,做到诊治与预防两手抓。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将积极携手社会各界,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措施,打好高血压防治的攻坚战,为共同推进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健康老龄化贡献力量。
世界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新华
张新华教授谈到我国HEARTS高血压控制时表示,高血压是导致全球死亡的头号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防控的关键在于聚焦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HEARTS能够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且可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而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依据当地资源制定具体的高血压防控细节,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她补充道,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除了做好的高质量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发生及控制病情的重要措施,提倡并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个体和全社会的责任。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严晓伟
关于如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做好高血压防控,严晓伟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在面对高血压患者时,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血压多为原发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因素难以改变,但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吸烟和饮酒等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生活方式调整同样关键,尤其是盐的控制。高血压患者需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甚至最新指南要求5克以下。控盐措施包括减少家中放盐量、在外就餐时用开水冲洗、少吃咸菜等。减肥对高血压管理也有重要作用,肥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减肥能显著降低血压,并带来其它健康益处。此外,戒烟限酒、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也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方面。
《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公益基金管理平台(CIITF)》仪式
此外,本次大会还进行了《血压临床管理路径多学科应用指南》和《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公益基金管理平台(CIITF)》启动仪式。
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秘书长张东文
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秘书长张东文在《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公益基金管理平台(CIITF)》启动仪式上,通过介绍国内当前研究现状和挑战以及创新研究发展的重要性等内容,对发起CIITF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他表示,希望CIITF平台能够在高效的支持与管理模式下,为我国后期临床研究的横向基金提供者与临床研究者搭建合规、高效的创新研究发展平台。随后,全场与会者共同倒计时,见证了这一瞩目时刻。
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理事长管廷瑞
最后,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理事长管廷瑞表示,期待未来CIITF能更好的助力中国心血管及相关疾病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