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儿童医院:全民“大科普”从娃娃抓起,有声科普提升少儿健康素养
人民健康
2024-10-09 16:37:28
12102

一、案例背景

同济儿童医院是华中地区实力最强的智慧型儿童医院,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院中院”,同济儿童医院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一站式、多学科、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儿童医学中心。

少儿健康科普是全民“大科普”的重要起点,同济儿童医院从健康科普入手,与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手推出国内首个儿童系列音频健康科普《奇妙的身体》,开展健康倡导与知识传播。

二、实施内容

(一)打造儿童愿意听、听得懂的健康科普

少儿科普类读物、影像制品(节目)日益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扩展知识的首选。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天生就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任何事物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想去探个究竟,儿童科普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摒弃填鸭式的科普方式,不能让孩子“看不懂,听不懂,觉得没意思。”

《奇妙的身体》是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与同济医院合作共同打造的儿童系列音频健康科普,面向孩子们传播医学知识。通过孩子提问,医护阿姨、叔叔趣味回答的方式,解答孩子们关于身体的疑问,满足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

(二)原创内容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奇妙的身体》为原创系列音频健康科普,第一季、第二季共40集,创作理念是“跟着奇妙的身体,感受奇妙的世界”,内容全部为同济医院医生、护士原创,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引导孩子了解自己。

1、打造虚拟同济儿童医院的卡通声音形象(童童)和同济儿科专家的声音形象。同济医院卡通形象童童作为主角每期出现在节目片头,形成固定声音形象,加强《奇妙的身体》系列科普的辨识度。参与录制的人员还有同济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医护人员的惟妙惟肖的声音演绎,改变儿童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刻板印象。

2、将科普内容趣味化、口语化、通俗化编辑,并以故事性、多角色对话方式呈现。每期一个主题,关注孩子对身体的感兴趣的话题,如“为什么有的屁超级无敌臭?”“为什么我会笑得停不下来呢?”“为什么舌头能尝到不同的味道呢?”等,让孩子在收听每一期音频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心中充满了期待,潜移默化地达到健康科普知识有效传播的目的。

3、线下活动与小听众“零距离”互动。六一儿童节同济儿童医院与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举办了“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参与《奇妙的身体》录制的医护人员现场和小听众一起重温音频中的科普知识,既满足了孩子们对声音背后医护人员的好奇,又加深了小听众对音频节目的印象。

三、案例成果

(一)音频科普更适合少儿

对于少儿来说,音频科普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儿童可以在上学放学路上,睡觉前等碎片化时间收听,获取知识的途径便捷。其次,音频形式相比于视频和文字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解放了孩子的双眼,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同时通过有声语言的描述,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再次,《奇妙的身体》每周定期推送,其潜在的更大优势是孩子收听习惯的养成和黏性的提高,对于科普传播效果来说,用户养成收听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打造系列科普品牌

《奇妙的身体》在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儿童有声阅读平台“袋鼠听听”、喜马拉雅以、湖北交通广播FM107.8《上班路上》栏目、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官微播出。平台总播放量为58.3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官微最高阅读量为5.9万。

不少家长在平台留言区表达了对孩子对节目的热爱与期待。“小朋友天天问更新了没有”,一句简单的询问,道出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内容的高度喜爱。2024年六一前夕,同济儿童医院推出了创新服务——“儿童有声图书馆”,将《奇妙的身体》收入其中,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小患者和家长们能够轻松享受听书的乐趣,不仅丰富了医疗服务的模式,而且体现了对儿童健康全方位关照的理念。

抓好儿童健康 就是把握了中国未来。同济儿童医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科普工作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广泛传播科普知识,更大范围地提升少年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素养,守护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李轶群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