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
加强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诊 守护患者记忆防线
人民健康
2024-03-14 14:00:09
112642

活动现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日,在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4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之“加强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助力健康老龄化”专场上,多位嘉宾建议,要不断完善从诊断、筛查、预防到护理的全方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建设,同时,要将防控关口前移,通过早筛、早诊、早治,更好地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围绕医疗、民生、保障等提出建议,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群体。卢林在调研中发现,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它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和死亡情况的特点是: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程度深、高龄占比高,患病率逐年提高,缺乏相应的监测体系,许多数据不完整,这些都不利于对疾病的防控。“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记忆力下降、不爱说话等现象是正常表现。其实这也是误解,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医院诊疗时,已经到了中期或者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卢林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我们从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早期就能够进行筛查、诊断,建议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尽早干预。”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作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老年痴呆的防治要趁早。”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主任彭丹涛说,当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早期症状后就应被发现,而不是等到患者病情发展到致残或吃穿住行都需人贴身照料的程度,这叫“相对性早诊”。实现“相对性早诊”,需要借助社区、医院的筛查手段。此外,患者未出现任何症状时,可以通过基因筛查、病理性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筛查。“现在国际社会经常探讨的‘超早期’是指病理性‘超早期’。如果老年斑PD呈阳性,神经元纤维缠结PAD呈阴性,属于‘超早期’;如果上述两蛋白均出现异常,且只分布在颞叶或者海马区,便属于‘早期’。”彭丹涛介绍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张巍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慢病共存”会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所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慢病综合管理体系非常重要。建议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的综合手段,对慢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例如,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全程控制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动态调整诊治护理方案,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张巍说,临床治疗最大的痛点就是还未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以往,临床主要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虽然能改善症状,但不能延缓病理的进展,所以疾病还会进行性加重。

彭丹涛则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一系列病理性蛋白导致相应认知记忆领域的萎缩。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针对病理性蛋白产生了很多的治疗方案。

张巍直言,当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有限,远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我们期待政策上能进一步支持新药自主研发,加快创新药物在国内首发的审评审批,以此惠及更多患者。”张巍说。(赵晓彤)

责任编辑:胡宗淼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