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中西医并举提升癌症防治水平
人民健康
2024-03-07 17:18:44
17971

当前,我国癌症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提升居民癌症防治意识,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聚集癌症防治,多位专家学者近日做客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4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之“加速肿瘤药物研发,中西并举贡献中国智慧”专场,围绕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建言献策。

医防融合 落实癌症防治行动

2023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公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马飞认为,从肿瘤临床角度来说,贯彻落实《实施方案》需要从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规范肿瘤诊疗,相关部门、行业学会等进一步推动规范、指南的制定和更新;二是要加强质量控制,推进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三是要优化诊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肿瘤高危人群筛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公众落实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癌症发病率。

站在医学科研工作者角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花芳分享了对于癌症防治的系统考虑:除了考虑肿瘤疾病本身,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共病”问题,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肿瘤患者可能是多种慢性疾病共存一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或者糖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病会加速肿瘤恶化的进程,甚至可能促进肿瘤转移的过程。如果在肿瘤药物研究或者治疗策略制定过程中,考虑到这些慢性疾病因素,可能临床现有的治疗慢性疾病、肿瘤的药物会有一些新机制,比如一些降糖降脂的药物可能会对肿瘤治疗有辅助作用。”花芳说。

飞速发展 肿瘤治疗日益多元

医疗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丰富着肿瘤临床治疗手段,治疗模式日益多元化。

近几年来,临床上针对肿瘤的治疗方式、治疗理念经历了诸多重要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科主任李文斌介绍说,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近年来应用广泛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临床治疗肿瘤患者的重点是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以及多学科治疗。我们医院几乎对每位肿瘤患者都会进行MDT联合会诊,各科室商议决定治疗方案。此外,现在临床治疗既重视杀伤肿瘤,更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治疗理念方面的重大改变。”李文斌说。

李文斌认为,中西医并举,是中国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向。“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现已发展到精准医学分子治疗;中医的基础是整体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既要重视精准医疗,又要重视整体医疗,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学科带头人、西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杨宇飞说:“过去,癌症治疗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放射科等,现在需要康复科、共病科、药剂科、营养科、心理科的专家共同参与。下一阶段,要延续中西医结合互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模式、理念与输出我国传统医学的有效方法并举,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医研企共同发力,提升癌症防治水平。”

中西结合 推进肿瘤新药研发

《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创新,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看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药物研究的“大智慧”。中西方医学理论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西医强调还原,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将肿瘤细胞消灭;中医注重整体,讲求因势利导、因时制宜,通过药物将恶性细胞变成有‘善意’的细胞,使其不再无限生长和转移,药物的作用更像是一个重新‘编程’的过程。中国的科学家正在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新一代抗癌的天然药物正在逐渐完成研制,如从杜仲等植物里提取的绿原酸就是一个例子”。

蒋建东院士建议,下一阶段,要加强肿瘤药物基础性研究,做好新技术拓展、新机制阐明、新药物研发,汇集政府、企业、医院等多方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肿瘤药物研发之路。

马飞认为,中西医虽然在历史发展方面有所区别,但我国在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和成果。“例如,西医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哲学观里汲取‘养分’,我们不再局限于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更加强调整体的理念。而中医的发展也从西医中学到了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法。相信未来中西医融合能够为整体的癌症防治以及全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他说。

“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疾病,有利于肿瘤的防治、预防、康复。”花芳说,中西药互相配合的模式,为临床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范例。建议“后人”借助“前人”的探索经验,从中医博大精深的宝库里挖掘更多的潜在宝藏,建立一些研究范式,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

责任编辑:牛建蕾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