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4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加速肿瘤药物研发,中西并举贡献中国智慧”专场座谈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花芳认为,要基于肿瘤的重大临床需求和临床问题,做好基础研究,推动我国肿瘤原创新药研发进程。
“与过去相比,我国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领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说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等给患者带来诸多益处。”花芳说,“但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疾病的治疗领域还有系列挑战没有克服。因此,肿瘤疾病机制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花芳认为,在新药研发方面,不应只关注热门靶点,应尽量避免同质化问题,要更加聚焦新领域或者新理论,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解决肿瘤治疗的问题。耐药性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为耐药性肿瘤患者重新找到治疗的机会,值得深入探索。此外,建议临床立足国人体质特色,进行更具体的分子分型探索,以便精准地指导肿瘤患者后续的治疗。
“中西药结合治疗肿瘤疾病,有利于肿瘤的防治、预防、康复。”花芳说,中西药互相配合的模式,为临床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范例。建议“后人”借助“前人”的探索经验,从中医博大精深的宝库里挖掘更多的潜在宝藏,建立一些研究范式,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
站在医学科研工作者角度,花芳分享了对于抗癌药物的系统考虑:除了考虑肿瘤疾病本身,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共病”问题,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肿瘤患者可能是多种慢性疾病共存一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或者糖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病会加速肿瘤恶化的进程,甚至可能促进肿瘤转移的过程。如果在肿瘤药物研究或者治疗策略制定过程中,考虑到这些慢性疾病因素,可能临床现有的治疗慢性疾病、肿瘤的药物会有一些新机制,比如一些降糖降脂的药物可能会对肿瘤治疗有辅助作用。”花芳说。
重大新药创制对我国新药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好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人才是支撑。我国医药领域的发展已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新需求。2022年,我国将药学列入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并将设置专业型药学博士提上日程,这是国家在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转变和举措。花芳说:“在抗癌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医生、基础研究以及产业界人员应该形成全链条,这样,整个药物研究的系统会更好,成功率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赵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