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膜炎“越揉越痒”?专家为你支招
人民好医生
2024-02-18 13:56:30
32903

谈及过敏,许多人联想到皮肤过敏、鼻子过敏,鲜有人知的是,眼睛也会过敏。那么,过敏是如何发生的?环境中隐藏着哪些容易被忽略的过敏原?如何科学应对过敏性结膜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高华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时表示,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结膜攻击过敏原而引发的炎症反应,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及时自我发现、脱离过敏原、遵医嘱用药是科学应对的关键。

五类过敏性结膜炎 警惕迟发因素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结膜对过敏原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高华表示,覆盖在黑眼珠前、上下眼睑内的一层膜便是结膜。结膜含有免疫细胞,起保护作用。当非自体细胞或组织接触到结膜时,免疫细胞为保护机体而攻击过敏原,同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引发局部炎症。

根据发病机制,高华认为,可将过敏性结膜炎分为五类,包括季节过敏性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结膜炎和特应性结膜炎。值得注意的是,季节过敏性结膜炎受特定季节的影响较大,而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则每个季节都有发生的可能。二者都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眼痒、流泪等不适症状主要作为过敏的提醒信号,对视力威胁较小。

高华表示,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结膜炎、特应性结膜炎既有速发的因素,也有迟发的因素,容易反复发作,威胁视力,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春季角结膜炎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春夏交界更易发病。后两者在临床上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出现病症后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视力。

高华谈到,由迟发因素引起过敏性结膜炎时,可能造成炎症增生,甚至出现结膜溃疡或结膜乳头增生。过敏原刚接触机体时,免疫细胞数量较少,杀伤力不足。此时,机体便在颌上淋巴结大量增殖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并进行细胞活化,使其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随后,将免疫细胞迁移至眼部,与过敏原斗争。斗争过程中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坏死物质,引起眼部组织的剧烈反应,并且至少持续2周。

受两大因素影响 与干眼症互相干扰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过敏性结膜炎,其中环境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高华表示,其一,过敏具有遗传倾向,父母为过敏体质,孩子更容易出现过敏症状。其二,生活中接触过多的过敏原,如尘螨、真菌孢子、花粉、大气污染物、动物皮毛、细小的食物或昆虫代谢物等,易造成过敏。其三,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可能加重过敏,例如,春季变暖潮湿时,天气更利于真菌和花朵的生长,过敏原相应增多,过敏性结膜炎发生率明显增高。此外,受工业化污染的环境下,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增多,且成分复杂,人眼过多接触过敏原,眼角更为干燥。因此,空气质量降低不仅会增加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还可能加重原有过敏症状。

高华谈到,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症是相互干扰、相互加重的关系。一方面,过敏性结膜炎会加重干眼症状。人眼表面的泪膜由脂质层、水层、黏液层组成,三层有机结合,起润滑作用。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炎症刺激产生的泪液过多,水将蛋白、油脂一同带出,眼部更加干涩。此外,过敏性结膜炎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重干眼症。

另一方面,干眼症会影响过敏性结膜炎。正常情况下,泪液不断产生、流走,多余的泪液从鼻泪管流至鼻腔。若有过敏原接触眼部,泪液可将杂质冲洗掉。干眼症发作时,泪液过少,无法冲洗过敏原,使其存留过多,便会加重过敏反应。

许多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高华表示,实际上这两种疾病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互相引发或加重的情况。二者之所以同时发生,是因为发病机制相似,若为过敏体质,眼部和鼻腔的黏膜接触过敏原后,都易发生过敏反应。

积极预防早发现 谨遵医嘱用药

高华介绍,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脱离过敏原和药物治疗。

首先,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理解疾病原理,患者才能做到及时自我发现,积极配合治疗。高华认为,自我发现并不代表自我治疗。疾病诊断是复杂而专业的过程,患者察觉眼部不适后,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由医生给出诊断和用药建议。一方面,自我治疗容易混淆病症,导致用药缺乏针对性。例如,眼痒是过敏性结膜炎的常见症状,但并非唯一症状,慢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或细菌性结膜炎都可能出现眼痒。另一方面,若未经医生指导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副作用,如引起致盲性眼病、并发性白内障等,甚至造成失明。

高华表示,尽量避免或减少与过敏原接触,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过敏性结膜炎。部分过敏原非常微小,人眼无法看到,很难完全脱离。可根据环境、季节变化做好防护,例如,遇到春季花粉多、气温变化大或极端天气时,外出可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若尘螨过敏,可通过室内清洁、晾晒床具来减少过敏原。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户外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有利于提升体质,对抗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常出现眼痒症状,主要由机体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高华建议,不可频繁按揉眼部,容易刺激细胞释放更多组胺,导致越揉越痒。此时,应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使用稳定剂使细胞膜稳定,减少组胺释放量。

对于长期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短期内,医生可能使用让症状迅速消失或者减轻的药物,高华提醒道,该类药物不可长期自主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处方和监控下用药。长期看,需结合发病机制使用基础药物,如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使其特异性地针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调控,可减少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复发。(实习生 陈叶欣)

责任编辑:蔡熊更
健康科普虚假信息举报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