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普及自救、互救知识,提升全民急救能力,9月26日,“一堂救命课”走进全国媒体系列公益活动来到人民网。活动邀请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分会急救科普学组专家杨川,为到场职工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讲解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教学,通过知识科普、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精彩、实用的培训内容。
急救培训系列公益活动走进人民网
急救关系生命安全,加强急救能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去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主流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大急救宣传倡导力度。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健康传播领域中的重要角色,媒体人在为广大受众科普之前,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和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才能在急救宣传倡导工作中“游刃有余”,让科普更接地气。
据介绍,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脏骤停后,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第一目击者急救是最有效最迫切的。”杨川向到场职工讲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第一目击人急救的必要性。
为了让职工更加全面掌握应急救护要领,杨川对心肺复苏进行了详细的分步讲解与实操示范。“按压时胳膊要伸直,双膝分开与肩同宽,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腰背部的力量来向下按压……”杨川耐心地向职工讲解心脏复苏按压要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职工将急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杨川带领职工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
在杨川的指导下,职工纷纷“上手”体验,按照心肺复苏实施步骤准确地开展模拟救援。“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每一位人员,都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向周围人传递心肺复苏的急救理念和技术,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杨川说。
AED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救命神器”。杨川呼吁:“大家要主动学急救,敢于用‘急救神器’,让急救常态化。”活动现场,杨川利用模拟人演示了AED使用方法,并对职工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今天不仅学到了急救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实际操作,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就知道如何处理了。”“我要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家人一起学习。”职工们对此次活动表示认可。
应急救护培训是切实保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利民工程。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后续将继续走进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急救知识科普,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