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9.17中国坚果健康周”于成都正式开幕,会上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营养健康与坚果摄入白皮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
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研究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果干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陈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果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翁洋洋共同参加了《白皮书》发布仪式。
《白皮书》从我国居民膳食摄入情况切入,详细系统梳理了坚果营养价值及坚果摄入的健康效应,佐以国内外权威研究证实及六千余名成年居民坚果消费与行为调查,其发布将为行业和消费者提供坚果科学搭配知识和实践指导,提升居民坚果科学消费习惯和消费信心,进一步助推中国坚果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全书近3万字,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坚果摄入水平及营养健康现状、随机调查人群等坚果相关客观发现出发进行编撰,共分四大篇章。第一篇章总结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总体特点和质量以及主要面临的膳食营养问题,其中坚果摄入不足导致系列营养问题情况突出;第二篇章详细介绍了坚果类食物以及不同坚果所含的不同营养素与营养价值,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坚果健康效应的研究证据,帮助消费者重新认知坚果;第三篇章用事实说话,通过网络调研得出我国居民坚果摄入现状与趋势;第四篇章根据以上发现和结论详细给出坚果的摄入建议、选择建议以及坚果营养普及策略建议。
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研究员,在“9.17中国坚果健康周”开幕式中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她表示,近二十年,全球坚果人均消费量有所增加,并被纳入众多国家的膳食指南和健康促进指南,建议各方协同,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坚果营养的宣传教育。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皮书》首次向全民详细阐述国内外关于坚果较高证据等级的健康效应及坚果健康作用相关研究的阶段性结论,为消费者提供更明确、更权威的科学论据。2023年《柳叶刀》发表的中国因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CVD负荷研究表明,坚果摄入量较低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饮食风险因素。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有癌症、心脏病或中风病史的参与者被排除在外),与不吃坚果的参与者相比,每周食用树坚果低于1份(1盎司,约28 g),总死亡率降低7%,而每周食用7份以上树坚果,总死亡率则可以减少20%。来自美国、欧洲、亚洲、澳大利亚人群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每日摄入坚果每增加28g,全因死亡发生率下降22%。一项纳入61个RCT的Meta分析(n=2582)表明,每天摄入28g坚果,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以上研究均表明增加坚果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降低全因死亡率。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研究显示了坚果可能在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血糖水平、促进大脑健康、降低胃癌症发病风险、控制体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白皮书》的发布与传播将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坚果健康作用,为坚果品类科普教育和坚果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本届“9.17中国坚果健康周”,现场还为营养师代表颁发了“9.17中国坚果健康周坚果籽类食品营养宣传大使”聘书,共同加入推广坚果籽类食品营养的科普教育及其在平衡居民膳食的重要作用的行列中来。相信在行业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中国坚果发展将开启坚果健康膳食新时代,共筑国人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