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报告公布,与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比,新指南将旧版指南中推荐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由300克/天增加到300克-500克/天。
这一改变更加强调了喝牛奶的重要性。但即便如此,关于牛奶我们还存在很多误解。牛奶性寒会导致腹泻?牛奶需要高温煮沸杀菌后再饮用?保质期长的牛奶添加防腐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孟捷主任医师。
药食同源话牛奶——补气血润脾肺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有些食物也可以作为药品起到一定治疗作用,说明饮食和药物之间有着相通部分,因此也称为是食疗。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北宋的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中也有记载游牧民族饮用牛乳的习惯:“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但是在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没有多余的地方用来放牧,牛主要用于农耕生产,再因运输储存条件所限,牛奶在古代中原地区是很稀缺的。
牛奶性平,味甘。入肺、胃、脾经。具有滋润肺胃,补气养血,润肠通便。根据其性味功用,牛奶适合气血不足,脾肺气虚体质的人饮用。这类人的主要表现有容易疲倦乏力、活动后气短、比一般人更爱出汗、说话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不很响亮、脸色不红润,容易头晕心慌、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大便干等等。
中药方剂“五汁安中饮”中就包含牛奶,此方具有养胃生津,和中降逆的功效,用于噎嗝属津亏热结证者。症见吞咽梗涩而痛,难以吞咽固体食物和药物,只能勉强靠流食维持,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而干,大便干结如羊粪。以上这些症状常出现在晚期的食道癌和贲门癌患者身上,从现代医学去理解,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而且因为食管贲门狭窄,无法正常进食,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古时候也没有静脉输液的办法,牛奶无疑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牛奶性寒导致腹泻?
辟谣:牛奶性平非性寒,应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量饮用
孟捷认为,从中医理论而言牛奶不是寒性食物,是一种介于寒凉性与温热性之间的平性食物。之所以有人提出牛奶性寒,是因为有些人饮牛奶后会出现腹泻症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主要是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这类人群由于乳糖酶先天缺乏,身体无法消化牛奶内的乳糖,而引起腹泻症状出现。因此,牛奶没有性寒说,应该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量饮用。
亚洲人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比例较高,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日常可以普通牛奶换成舒化奶或酸奶,舒化奶是指的不含有乳糖的牛奶,酸奶在发酵过程中可将乳糖发酵掉,这两种奶制品非常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
牛奶需煮沸消毒后饮用?
辟谣:正规厂家牛奶已消毒,适当加热饮用即可
市面上销售正规厂家生产的牛奶,无论鲜奶还是常温奶都是经过消毒的,只要是在运输储存条件合适,在保质期内,不需要进行煮沸就可以饮用,如果不习惯喝凉牛奶,可以适当的稍微加热后饮用。
保质期长的牛奶含防腐剂?
辟谣:牛奶保质期长短与消毒方式有关,与防腐剂无关
保质期短的鲜奶和保质期长的常温奶主要区别在于灭菌方式不同。鲜奶使用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消毒法。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鲜奶需要冷藏密封保存和冷链运输,防止细菌再次侵入和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保质期较短,少则2-3天,多则不超过一周。
常温奶是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法,这种方法是在132摄氏度的温度下杀菌,2秒至4秒。超高温杀菌能彻底消灭牛奶中的细菌,因此根本不需要加防腐剂就能在密封包装后,常温储存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