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由宁波市眼科医院成功研发的集自动检查与分析为一体的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于6月5日正式首发。
5月20日,宁波市眼科医院光明服务队走进龙观乡李岙村开展眼底疾病筛查。在村口的大礼堂,能够给眼睛进行自动拍照并自动分析的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瞬间成为“网红”,村民们纷纷要求给自己的眼睛做一次体检。
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覆盖海岛,在浙江宁波象山高塘岛,全科医生为当地海岛居民提供眼健康筛查
洪苏娣大娘经过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的诊断,显示为重度白内障。“难怪这几年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洪大娘回家和儿子商量后,决定尽快到眼科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后经该院白内障专家仔细检查,洪大娘确实患有重度白内障,与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的筛查结果一致。
5月28日,洪大娘顺利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给她带来了久违的光明。
这种通过眼科机器人进行眼底疾病的筛查,已经在宁波基层医院和新疆库车等地得到运用。
鄞州潘火社区的石菊花阿姨是位高度近视患者,这两年感到视线越来越模糊,出门也要家人陪同,因此就很少出去了。 5月25日上午,石阿姨在潘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老年体检。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次眼科的体检,采用了宁波市眼科医院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一查发现视网膜有数个小裂孔,还有少量渗出。“怪不得眼前有时候会有小黑点!”石阿姨知道结果后,第二天就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宁波市眼科医院深入检查,确诊是高度近视造成的眼部疾病。
再偏远也能得到专业及时的诊治
传统的眼科三级诊疗模式是眼病人群先在一级医院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地方就诊,如果一级医院不能进行诊治的,就转诊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不能诊治的再转诊至三级医院。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一级医院没有眼科医生,二级医院眼科诊疗水平有限,导致大多数眼病人群都选择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导致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二级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不少眼病患者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诊治,往往等到眼病晚期才到大医院就诊,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
为此,宁波市眼科医院院长陈蔚教授和博士后李中文组成的科研团队不断探索,研发了可满足新三级诊疗的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
该设备配置在无眼科医师的基层医疗机构,可自动拍摄获取被检查者的眼表、眼前段、眼后段等眼部图像信息,结合5G远程传输到自主创建的宁波市眼科医院大数据云平台,并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联合通过互联网医院连接到云平台上的眼科医师,实现了远程智能化筛查包括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WHO指出的常见致盲性眼病。
发布会现场连线新疆库车市人民医院、鄞州和丰未来社区——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在边疆地区、社区基层真实场景顺利投放、成功应用
新三级眼科诊疗模式逐渐完善
据介绍,依靠聪明的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宁波市眼科医院提出的新三级眼科诊疗模式经过前段时间的探索运行,目前已日渐完善。
陈蔚教授解释说,新三级的诊疗模式,第一级是基于智能眼科医师机器人,实现常见眼病的自动筛查,将阳性患者通过互联网自动转诊至线上眼科医院。第二级是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将一级筛查发现的阳性患者通过互联网在线上进行眼病的问诊,对非首诊病患可线上完成诊疗的,医生开具治疗方案,并通过物流将药物配送到家。第三级是线下眼科医院诊疗,即对于无法通过线上方式解决的眼病,将患者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自动与线下眼科医院对接,预约就诊的时间及科室,然后进一步实施线下眼病诊疗。
“新三级眼科诊疗模式已正式投入使用,能为社区居民、高校学生、体检中心、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海岛边疆提供及时有效的眼科筛查诊疗服务,尽可能对每位眼病患者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力争实现全民眼健康这一宏伟目标。”陈蔚教授分享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