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生物医药创新与投资”专场座谈上,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探索和实践举措。
以下为倪乾现场分享的内容: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旗舰合作项目,经过28年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六连冠。
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的产业新区、一流的开放特区、一流的创新园区、一流的中心城区”,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创新上构筑比较优势,全力打造最具特色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2000余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引进20多位国内外院士及90多位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以顶尖人才团队带动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超5万人;已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数23家,30余家企业进入上市企业梯队。在药物研发领域,园区已上市新药16个,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15张,66个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已成为国内新药研发的领跑者。在医疗器械领域,园区已获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146张,19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在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园区综合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三个单项均位居全国第一。园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聚焦赛道布局。园区从2006年起连续十多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聚焦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三大重点领域,目前均迎来了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二是聚焦关键要素。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更离不开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2006年园区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积极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大力引进生物医药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三是聚焦生态营造。探索积累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生态的“十个一机制”: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批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公共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
四是聚焦制度创新。园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对产品研发、审评审批、临床试验、生产上市、销售流通等生物医药全链条进行梳理,找出堵点、难点和痛点,开展集成式系统化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形成制度创新举措17项,其中全国首创2项,全省首创6项,“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两个创新举措获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
五是聚焦融合发展。高质量融入长三角生物医药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动产学研资介银医等对接融合,全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高质量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通过搭建江苏省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协同运营平台、苏沪临床研究合作中心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机制等,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平台服务网络,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协同。(周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