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在举世瞩目和期待中顺利举行,圆满闭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驻崇礼院区医疗保障专家团队也阶段性完成医疗保障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是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定点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受奥组委和河北省卫健委委派,选派12名医护骨干与北医三院携手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医疗保障团队,共同承担起张家口赛区包括运动员、赛事相关保障人员危急重症医疗保障任务。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专家团队自2021年11月中旬以来就默默坚守在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一线,在院区跨过元旦,又迎接农历新年。在冬奥会开幕之前,负责保障崇礼区所有涉奥人员及社会就医,还进行各类急救演练、防疫和人员培训,精益求精,用专业技术为冬奥保驾护航。
“冬奥之约”如期而至,赛事纷呈,精彩角逐,大量运动创伤也随之而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队长张华主任成功完成了闭环内第一例双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院区外科团队团结协作,顺利完成所有冬奥会期间有国内外运动员运动创伤手术及涉奥人员急症外科手术,他们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每一位伤员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实现运动员创伤的精准救治,还致力于保障其运动康复,重返赛场。
内科专家团队中刘晨完成闭环内第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手术,并协同北医三院多次完成心血管危重症抢救;内科团队刘晨、穆霖和赵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坚守内科急诊、病房,处理相关内科疾病,其中不乏多例疑难危重病例。
伴随来自急诊、病房、指挥中心对讲机的声声呼叫,医技团队开启忙碌的24小时工作模式。检验科宋建强和超声科王娟穿梭于创伤中心,为急诊和住院患者行超声检查、收集标本进行检测。检验工作琐碎却不简单,危险却又非常重要。检验医师宋建强在值第一个24小时班后瘦了足足三斤,隔天一个班,默默坚守岗位,做好每一份标本,出好每一份报告,被队友们亲切唤作“宋坚强”。
超声是临床医师的眼睛,超声科任务繁重,“超人”王娟用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每位病患精确定位病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超声诊断,并多次为危急重症行床旁超声检查,协助临床抢救工作。由于多数病患对超声医学陌生,“超人”王娟经常语言与画图并用耐心向病患及其家庭医生解释检查结果,专业的检查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为“超人”赢来国内外患者的信任与称赞。
护理团队自院区接诊第一例患者入院以来,首批进入闭环病房和急诊抢救室,全程承担危重症患者护理和危重症救治工作,病房护士杨素红、高静、赵江崇还要照顾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心理疏导,使身处异国他乡的运动员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家庭式的温暖。她们还要每天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给患者鼓励和安慰。急诊科护士张晓娜全程坚守在急诊一线,主动承担全部一线夜班,带领急诊护理团队多次完成危重症患者急诊处置,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在此期间积劳成疾,中耳炎复发,但她仍带病坚持,护理团队远离家乡,放下亲人孩子,舍小家、顾大家,甘当绿叶英雄,勇做坚强后盾,为冬奥医疗保障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按照院区统一部署,神经外科张广宇医生继续留在闭环外,坚持闭环外门诊、急诊值班,为闭环外涉奥保障人员和当地居民提供医疗保障。
没有安全就没有精彩,在疫情常态化之下,确保冬奥安全、顺利举办,为所有运动健儿及涉奥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让冬奥闭环之内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保证冬(残)奥会顺利举办,是医疗保障团队的承诺。医疗保障团队的集体配合,多个专科的共同协作,经过测试赛的磨合和冬奥会的实战,队员们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友爱协作的团队精神,坚守岗位,积极备战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团队高质量且有温度的的诊疗,让中外伤病员纷纷点赞。
冬奥会已经圆满闭幕,但保障任务仍在继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驻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始终坚决落实奥组委、省卫健委和院党委要求,勇担重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最好的状态,坚决圆满完成残奥会医疗保障任务。